合肥打造科里科氣的文旅新天地
2025-11-18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初冬的合肥,巢湖“小洱海”波光瀲滟,科技與山水在這座城市和諧共生。在訊飛小鎮,AI流暢識別并轉換方言,機器不僅能聽懂人話,更能實現多語種的實時同傳與轉寫。
機器人化身武當太極高手,量子計算機取名“悟空”,無人機的轟鳴聲掠過黃山之巔——在合肥,科技與文旅的融合已不再是未來的設想,而是每日正在發生的現實。在本源量子的車間內,名為“悟空”的量子計算機正處理著復雜任務。在東超科技,一場精密的“光線導演”正在上演,其“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打破傳統屏幕限制,讓信息在空氣中自由呈現。
在合肥,科技與文旅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城市氣質的自然流露。這種氣質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科里科氣”。
2025年,合肥正式提出打造“國際知名科創旅游目的地”的愿景,積極拓展沉浸式展覽、未來研學等科技應用場景。一系列代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企業與平臺,清晰勾勒出合肥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硬核實力,也為文旅融合提供了豐富素材。
從“夸父逐日”的遠古神話,到今日探索太陽的能量奧秘,合肥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裝置(CRAFT)被賦予了一個寓意深遠的名字——“夸父”。正如太陽的光熱源于內部核聚變,CRAFT的使命正是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為人類文明的未來注入不竭動力。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命名哲學,體現了合肥獨特的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在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這個“人造太陽”的大科學裝置與神話傳說中的夸父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對話。
今年6月30日,合肥市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科文旅”場景創新對接會,精準搭建起新技術與文旅需求的對接平臺。活動現場發布的“合肥市文旅場景機會清單”,覆蓋了場館、景區、文創街區、酒店民宿的智慧景區管理、沉浸式文化體驗、數字化文博展陳等關鍵領域。這份清單挖掘了有效場景機會38項,整合業主單位16家。
在黃山風景區,科技的應用已切實解決了高山旅游的痛點。景區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旅行助手已全面啟用,智能登山杖、無人機運輸航線等創新應用,不僅走紅網絡,更切實解決了高山物資的配送難題。據統計,黃山風景區的無人機運輸航線已累計運輸物資180萬公斤。
與此同時,安徽全省的景區正在發生一場靜悄悄的變革。2025年5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了一次扎實的摸排工作,對全省712家景區進行了一場深度“體檢”與“診療”。這次全面摸底,摒棄了“一刀切”的做法,采取 “一景一案” 的策略,為后續的精準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變化在數據中得到印證,2025年1月至8月,全省國家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2.6億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和12.4%。這些數字背后,是文旅產品供給和服務質量的整體提升。
在宣城市涇縣宣紙文化園里,“元宇宙造紙工坊”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這種數字化體驗不僅吸引了年輕游客,也為傳統工藝的傳承找到了新的路徑。夜晚的合肥三河古鎮,“三河明月夜”燈光秀令人流連忘返;黃山市歙縣徽州古城的非遺魚燈巡游讓街巷煙火氣十足。這些傳統旅游項目通過科技手段的加持,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紫云山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安徽省首個集四大國家級資質于一身的文化地標,已成為合肥“科文融合”的熱土。該園區以“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為雙引擎,聚焦大視聽、數字內容、創意設計服務等基礎產業,加速培育虛擬現實制作、直播、數字音樂等新業態。
安徽文旅產業已被列為十大新興產業之一。為推動文旅產業鏈群高質量發展,安徽加快構建“437”文旅產業鏈群發展新格局。其中,“4”是指休閑度假產業鏈、文化創意產業鏈、文旅裝備制造產業鏈和智慧文旅產業鏈四大產業鏈,“37”是指37個文旅產業集群。
金融保障方面,安徽整合設立5億元省級文化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和規模50億元以上的文旅產業發展基金,聯合金融機構,針對文旅特色推出專項金融產品。今年的成績單頗為亮眼,前三季度,安徽落地文旅項目2075個、總投資額超2840億元。
在11月16日于黃山市舉辦的安徽文旅產業鏈對接大會上,集中推出了黃山西溪南高端休閑度假基地項目等25個精品招商項目,涵蓋休閑度假康養、文化創意(城市更新)、考古遺址公園等六大類別。
合肥首創的場景創新模式正在全國鋪開。今年,合肥聯合北京經開區、上海閔行區、杭州、武漢等成立了全國首個場景創新城市聯盟。聯盟章程明確將打破行政壁壘,構建跨區域場景創新共同體,推動“成果發現場景挖掘場景對接應用驗證規模推廣”的閉環。合肥的“場景招商”模式正在全國激起漣漪。“20個城市(城區)結成的場景創新聯盟打破了地域邊界,讓技術方案在更廣闊天地尋找適配場景”。如杭州的物流無人機技術,在合肥有了運送醫療應急物資的用武之地。這種 “一地創新,多地復用”的機制,正將單個城市的“試驗田”變成全國連片的“創新試驗場”。
在合肥環巢湖大道上行駛,窗外是千年不變的湖光山色,車內人們熱議的仍是那個追逐“人造太陽”的夢想、那臺名為“悟空”的量子計算機、那片“無中生有”的空中影像。這種“科文交融”的生動實踐,不僅屬于合肥,也為中部地區的協同奮進奏響了一曲充滿信心的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