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三秦文脈活起來
2025-11-11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面AI換裝鏡,0.3秒精準識別面部特征,瞬間夢回盛唐;一場XR體驗,讓游客穿越千年,親臨秦始皇陵地宮探秘。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游客在AI換裝鏡前,輕點屏幕,一身素色現代裝瞬間幻化為齊胸襦裙,背景自動切換至盛唐宮闕。2秒后,16張專屬古風寫真生成完畢。這面看似普通的鏡子,背后藏著陜文投與華為共建的文旅人工智能聯合創新中心孕育的“黑科技”。借助AI智能算法,它化身“魔術師”,0.3秒便可精準識別面部特征。
科技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正在三秦大地上打破時空界限,讓千年歷史文化綻放全新光彩。
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擁有國家級、省級非遺800余項。2020年末,陜西6部門聯合印發《陜西省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開展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與管理”“開發沉浸式體驗平臺”等關鍵技術攻堅方向。政策東風下,陜西文旅產業開啟數字化變革新征程。
2025年,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累計投入省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3900萬元,支持全省42個數字文旅項目落地,資金投入與項目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0.7%和23%。這一投入有效激活了文旅消費市場的內生動力,讓陜西文旅在保留“煙火氣”與“文化味”的同時,煥發出濃郁的“科技感”。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陜西以數字賦能探路文化傳承。
今年3月,一條《兵馬俑出逃》AI創意短視頻在社交平臺播放量突破百萬。視頻中,依托數字技術“蘇醒”的兵馬俑,以市民身份“穿越”到現代西安街頭,體驗都市生活,向觀眾傳遞著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
7月29日,由陜文投集團攜手宏達電聯合打造的《帝國密碼——秦始皇陵》全真XR體驗空間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國際旅游廣場試運營。項目團隊深度借鑒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積累的物探數據成果,在嚴謹的科學勘探基礎上,對秦始皇陵地宮進行了全景數字化、藝術化復原。在大量學術研究成果的支撐下,這場以“歷史復原、電影敘事、科技呈現”為特色的煥新文旅體驗,通過XR、數字空間再造、人工智能等全球前沿的技術重現恢宏的秦地宮。
在西安芙蓉新天地數字娛樂綜合體,VR技術正成為游客探索世界的新窗口。西部首發的《蒼蘭訣·全感VR》 將“實景演藝”與“VR全感互動”完美融合,引領全感官沉浸時空旅行新風尚。
咸陽市涇陽縣茯茶鎮是陜西涇河新城復興茯茶產業、繁榮茯茶文化的重要承載區,也是茯茶的歷史文化發源地。2021年,黑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目前,咸陽移動正在探索以數字技術打造非遺技藝傳播新生態,為西咸新區茯茶鎮文化產業集團打造的“茯茶大腦產業運營平臺”便是其中的標桿案例。如今茯茶鎮利用咸陽移動打造的“茯茶大腦產業運營平臺”,實現了茯茶的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過產品溯源來打造品牌、把控質量,打造“絲路黑黃金”的金牌口碑。5G網絡的普及,不僅為茯茶鎮的直播帶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讓茯茶鎮的產品走出陜西,也為茯茶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如今,茶商們可以通過直播,向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展示茯茶的制作過程和文化特色,有效拓寬了銷售渠道。
在西安博物院,《西博寶藏》精品文物數字藝術互動體驗項目,運用前沿的FV3D數字化場域技術與混合現實交互手段,實現了文物從“靜置展陳”到“可觸可感”的跨越。輕輕敲一敲,千年編鐘的樂聲響起;用手一拿,國寶“鎏金走龍”就在手中變大變小。
如今,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游客輕點屏幕,瞬間“穿越”盛唐;在秦始皇陵,XR技術讓沉睡千年的地下軍團“復活”歸來;從5A級景區到鄉村書屋,全省955個文旅資源在“云”上匯聚共生,400萬用戶透過數字窗口實時觸摸三秦文化跳動的脈搏。
科技賦能文旅,不是簡單的聲光電堆砌,而是借助AI算法對歷史風華的精準捕捉與個性化呈現。技術,正以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方式,拉近年輕一代與厚重歷史的距離,讓白發老者通過VR與百戲俑共舞,讓孩童用AR使皮影戲躍然屏上。這些場景生動證明:科技就是那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在當下、傳向未來的金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