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文化千年宋韻融合現代文旅
2025-11-11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1月8日晚,第三屆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游大會在澄邁開幕,音樂劇《心安東約》在開幕式上首演。這項以“賡續東坡文脈,弘揚東坡文化”為主題的活動,策劃了13項核心內容,圍繞文藝演出、學術論壇、文旅體驗、美食市集等展開。
就在同一天,澄邁縣東坡旅游資源考察團先后來到位于老城鎮的通潮閣和羅驛古村,深入探尋東坡文旅印記。澄邁是蘇東坡登上海南島的首站,也是其離瓊北歸的最后一站,積淀了深厚獨特的東坡文化資源。
11月8日,澄邁縣福山鎮咖啡文化風情鎮,一場別開生面的 “坡有咖味”蘇軾生活節拉開帷幕。活動以“故事場景打造 文化旅游體驗”為核心,深挖澄邁東坡文化內涵。走進風情鎮,游客仿佛步入一個“時空膠囊”——東坡詩詞懸掛于咖啡樹間,隨風輕擺,現代文創市集的攤位飄出咖啡醇香。
“本次生活節,我們想要打破人們對傳統文化活動的刻板印象。”澄邁縣旅文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蘇軾本身就是一位熱愛生活、懂得享受的美食家,這與咖啡文化中“慢生活”的理念不謀而合。
生活節現場設置了投個“蘇”壺、福山“丸”咖、渡海“謎”月等主題化互動游戲,同時結合東坡先生在澄邁留下的五首詩作,設計轉詩墻打卡裝置。游客完成打卡后即可集章兌換文創冰淇淋、咖啡杯、衣服等產品。
蘇東坡與海南的緣分可追溯至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他被貶謫至海南儋州。雖然在儋州只待了三年,但蘇軾對海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在晚年總結自己此生功業時,曾動情地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沉醉于海南風物之美的蘇軾還表達了“不辭長作儋州人”的美好愿景。
東坡在海南期間,創作了大量詩詞贊美海南風光。在《和陶擬古九首》中,他寫道:“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澤彌此方。芋魁倘可飽,無肉亦奚傷。”詩句描繪了黎母山氣勢萬千又恬靜自然的風姿。在《和陶始春懷古田舍》中,他贊美海南物產:“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表達了詩人對海南豐富的物產,尤其是佳果美物奇異芬芳的喜愛。
海南省高度重視東坡文化遺產保護,2024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出臺《海南省東坡文化保護利用三年行動方案》,全面推進東坡文化保護利用開發工作。
近期,澄邁縣通潮閣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發現。2025年4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澄邁縣通潮閣遺址開展考古勘探工作時,發現一方“飛閣俯長橋”殘碑。該碑由火山石單面陰刻楷書而成,碑文清晰可辨者93字。通潮閣是蘇東坡南渡北歸途中的重要一站。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蘇東坡受命自儋州移廉州安置,渡海赴廉州前夕,在澄邁通潮閣停留,其《澄邁驛通潮閣二首》詩中寫道:“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此次殘碑的發現,為追尋東坡足跡、追溯通潮閣歷史變遷提供了新線索。
儋州作為東坡在海南的重要居所,近年來不斷擦亮東坡文旅品牌,持續開展“東坡 ”系列活動,推動東坡文化創造性轉化。在儋州東坡書院,體驗館內全息投影技術正還原東坡講學場景,導游手持AR導覽設備,與“數字蘇東坡”互動比拼。文旅消費場景接連“上新”,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碰撞出別樣火花。
2024年12月,距離桄榔庵原址約百米的東坡桄榔庵紀念館開門迎客。館內分三個單元展陳東坡主題文物,展示東坡居儋三年推動移風易俗、發展農業生產、興辦教育醫療、促進民族團結的歷史功績。
白天逛展覽,飯點品美食,晚上看演出,已成為儋州東坡文化旅游的完整體驗。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達59.79萬人次。
作為第三屆東坡文旅大會的開幕演出,音樂劇《心安東坡》與《不老東坡》《男神東坡》共同構成海南東坡文藝精品“三部曲”。該劇以蘇軾在海南的生活經歷為創作藍本,舞臺設計擷取海南自然景觀與人文元素,生動再現了蘇軾在海南興辦學堂、傳播文化、與民同樂的歷史過往。《心安東約》首演后將于12月18日至19日登陸海南省歌舞劇院,2026年計劃赴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展全國巡演,以東坡文化為紐帶,推動海南文旅融合發展。
在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全國首個宋韻書院沉浸式文旅演藝《男神東坡》每晚準時上演,為游客帶來新奇的“穿越”體驗。演出創新融合了舞蹈、朗誦、音樂、情景短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精心構建了一個新型文旅體驗空間。
九百多年前,蘇東坡在海南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詩句。如今,這句詩被一名初二學生當作座右銘,他在蘇軾生活節現場說,這提醒他“遇到困難時要保持泰然的心態”。儋州市引入 “千年新居”理念,依托歷史資料,力圖還原當年東坡在此的生活場景。咖啡香與書香在微風中交織纏繞,宋韻雅致的書畫卷軸與現代文創的流光溢彩悄然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