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馬”奔騰 繪就文旅體融合新畫卷
2025-11-14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馬蹄聲響,吹響鄉村振興的號角;賽道蜿蜒,延伸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隨著閘門打開,騎手們駕馭駿馬如離弦之箭飛馳而出,在1601米的專業賽道上揚起塵土,看臺上兩萬名觀眾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這項源于水族端節的賽馬習俗,如今已躍升為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貴州村馬”品牌,成為繼“村超”“村BA”之后又一個“村字號”爆款IP。
在黔南州,一項古老的民族傳統正煥發新生機,一條以“馬”為媒的“文化賦能、體育搭臺、旅游增收、協作助力”的農文體旅融合發展新路徑,為民族地區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素有“中國賽馬之鄉”的美譽。水族人民自古愛馬、養馬、賽馬,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每逢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端節”,年輕人一定要在“端坡”上登高賽馬,慶祝豐收。“傳統的水族賽馬沒有平坦的賽場,馬匹不用馬鞍,村民們在山頭田間觀看比賽,野性十足。”三都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姚遙回憶道。
過去,賽馬多為民間自發,規模小、影響力有限。2023年,三都決定將賽馬推向市場化運營。三都自治縣立足水族文化稟賦,以“國際標準+民族特色”重塑賽事體系,推動“貴州村馬”應運而生。走進占地433畝的中國西部賽馬城,全長1601米、寬24米的專業賽道格外醒目。這個全省唯一的國際標準賽馬城,可同時容納14匹馬競速,100間標準化馬房、2萬座觀眾席等硬件設施全國領先。
2024年7月27日,三都“美麗鄉村速度賽馬聯賽”開賽,縣內87個行政村參與角逐,每場比賽都吸引上萬人現場觀戰。帶著泥土氣息的賽事意外爆火,全網流量超3億次,被網友稱為貴州“村馬”。在文化傳承方面,該縣構建了“日常村賽+端節聯賽+全國邀請賽”三級賽事體系,累計舉辦80余場賽事,吸引全國上千名騎手和馬匹參賽。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三都自治縣累計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4億元。今年國慶期間,游客量和收入同比增幅均超35%。“村馬”系列賽事活動已吸引游客1112.23萬人次,“貴州村馬”話題全網瀏覽量突破12億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08.01億元。
“村馬”的火爆,讓曾是“貴族運動”的馬術,在貴州的山間地頭跑出了不一樣的“馬上經濟”加速度。三都的“馬產業”版圖不斷擴張,從賽場延伸到文旅領域。13家特色民宿、259家酒店星羅棋布,其中新建的貴州村馬酒店,120間“馬景房”即將開門迎客。“馬研學”、“馬旅拍”、“馬術培訓”等旅游產品更是火爆。西部賽馬城接待了研學團隊3000余人,“馬旅拍”項目有2000多名游客參與體驗。現在游客在三都的停留時間從過去的1天延長至2.5天。
三都黃埔騎師學校作為貴州省首個馬產業定向培養專業,開設“休閑體育——馬術方向”專業班,專門培養賽馬騎手和賽馬運動服務與管理等人才。自2024年9月開班以來,共有160余名學生就讀馬術專業。2024年,學校總共培訓了400多人。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構建了良好的馬產業生態。三都縣通過“以獎代補+保險托底+項目帶動”政策帶動馬產業發展。目前,全縣馬匹存欄量突破4000匹,貴州馬核心種群達900匹,綜合產值超6000萬元。一條涵蓋“育種—訓練—賽事—文旅”的全產業鏈正在形成。
在“村馬”比賽現場,專業跑道、民族方陣巡游、非遺展示區“三軌并行”。奔馳的賽馬和精彩的馬術表演,與僅一“欄”之隔的水族文化展演同步進行。非遺與“村馬”元素的深度融合,成為文旅創新的亮點。三都縣引導繡娘以“村馬”為元素,累計開發“馬文化”主題文創產品50余種。如今,三都水族自治縣已開發50余款水族“馬文化”文創產品,2024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讓傳統技藝在馬蹄聲中踏出了新的發展之路。
黔南州聚焦文旅體深度融合,堅持“以體促旅、以旅興文、以文塑魂”,通過打好“村馬”品牌、高質量體育旅游名牌和文旅體融合招牌“三張牌”,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熱力十足的融合發展之路。
依托溶洞、峽谷、天坑等自然資源,黔南州聚焦戶外運動、拳擊、足球青訓和大型賽事四個領域,推動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穿越貴南之旅”精品線路串聯起荔波茂蘭探險、龍里高橋極限運動等項目。其中,荔波一處懸崖咖啡館更登上“中國全球旅行新玩法TOP100”榜首。
在貴定縣,“貴拳”IP因走出奧運冠軍吳愉而備受矚目。都勻足球小鎮成為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長順民高女足強勢挺進全國18強。2026年,貴州省第十二屆運動會將在黔南州舉辦。黔南州也正加緊推進場館建設和賽事籌備,力爭實現“辦好一次會、提升一座城、帶動一方經濟”的綜合效應。
黔南將借助承辦盛會的機遇,深度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與文旅體資源,把“小天馬”元素融入省十二運會,彰顯黔南特色文化體育旅游,全面提升影響力。
如今,西部賽馬城已成為全國最大、全省唯一的國際標準賽馬城。2025年,“三都水族端節·貴州村馬”入選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這不僅是一個賽事的榮譽,更標志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與復興。當年輕人重新拾起馬鞭,當游客為水族文化駐足,三都的鄉村振興,正在“體育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文化”的賽道上,踏響屬于新時代的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