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爾汗打造生態文旅新標桿
2025-11-05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鹽橋蜿蜒,湖水碧綠,這片曾經以工業聞名的鹽湖,如今正通過生態與文旅的深度融合,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迷人光彩。位于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總面積達5856平方公里,素有“亞洲鹽湖之王”的美譽。2025年,這片浩瀚的鹽湖正經歷著從傳統工業基地到生態旅游名片的華麗蛻變。
通過構建“鹽田觀光+工業研學+生態科普”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察爾汗鹽湖景區迎來客流爆發式增長,僅國慶期間就接待游客8.04萬人次,同比增長57.5%,全年游客量已突破130萬人次。
走進察爾汗鹽湖,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浩瀚鹽田與“萬丈鹽橋”構成的壯觀景象。這片鹽湖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模式,而是創新推出 “鹽田修復+景觀營造” 模式。景區通過精準調控鹵水濃度,使鈉調池化身為絢麗的“大地調色盤”。這一巧思既延續了鹽田的生產功能,又構建出獨特的生態觀光帶。
為提升游客體驗,景區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漫步湖畔,游客可以近距離欣賞“珊瑚疊翠”“雪蓮盛放”等鹽晶奇觀,還可在“鹽晶博物館”觸摸萬年地質記憶。景區增設了3500多個停車位,有效解決了旺季停車難問題。同時,136.9米高的“西北第一高”觀景摩天輪的建設正穩步推進,未來將實現“地面漫步+空中觀覽”的多維體驗。
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基地,察爾汗鹽湖的工業研學正成為吸引游客的新亮點。游覽景區不僅能沉浸式了解國家戰略資源開發過程,還能感受生態景區的實質性內涵。
2025年9月,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舉辦了以“探秘鹽湖世界,領略科技魅力,助力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為主題的鹽湖科普開放日活動。全市22所中小學校的230余位同學和家長走進研究所,親身感受鹽湖科學的魅力。活動現場,一線科研工作者詳細講解礦物的形成過程、物理特性及工業應用,讓參與者直觀感受鹽湖資源的多樣性。實驗互動體驗環節,科研人員手把手指導同學們檢測不同水體的酸堿度,講解鹽湖鹵水的蒸發結晶過程。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副所長鄭詩禮表示:“青海鹽湖研究所長期深耕青藏高原鹽湖資源開發利用,在推動我國鹽湖科研事業發展、助力地方鹽湖產業升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生態科普方面,察爾汗鹽湖景區全面推行“無廢景區”建設。新能源觀光車、環保建材游客中心等舉措,讓旅游活動與鹽湖生態和諧共存。景區始終將生態保護置于開發首位,依托豐富的鹽湖資源,科學規劃生態觀光路線。這一舉措走出了一條工業旅游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保護與發展并重的特色路徑。這種親近自然的體驗,讓游客在游玩過程中不知不覺接受了生態教育。
面對逐年增長的客流,察爾汗鹽湖景區以智慧化建設提升服務能級。通過客流熱力圖實時監控游客密度,觀光車運力儲備較預估峰值多出20%,有效保障客流疏解。安全方面,50余名安全員以40米間距網格化布防,配合全覆蓋的智能監控與報警系統、全域對講系統,確保應急指令秒級響應。
景區還通過全網實名預約、30秒快速入園等智慧化管理手段,實現游客體驗與生態保護的平衡。在旅游服務方面,景區擴容了游客中心,提供免費寵物托管、行李寄存、失物招領等一系列便民措施,贏得游客廣泛好評。
交通網絡的優化為景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自3月29日起,成都至格爾木直飛航線在夏秋航季復航,班次由每周三班增至四班,大幅縮短了西南地區游客的行程時間。
隨著“西北第一高”觀景摩天輪的即將投運,察爾汗鹽湖的旅游體驗將從平面走向立體,實現“地面漫步+空中觀覽”的多維視角。交通網絡的持續優化,智慧服務的全面升級,生態理念的深入踐行,這片古老的鹽湖正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它不再僅僅是一片鹽湖,更是一個生態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