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前景可期
2019-05-13
來源:浙江新聞
5月10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桂林旅游學院、“旅享視界”主辦,“文旅中國”客戶端、人民日報海外網支持的2019數字文旅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國內外5G領域、文旅界專家以及數字文旅方面的企業代表會聚一堂,就“5G與文旅融合”進行深入研討。
數字文旅時代到來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5G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消息,5G牌照有望于今年內發放。
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網絡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不僅會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通信效率,還可以加大很多前沿技術和產品落地的可能性。
“數字文旅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表示,5G、4K等技術正在改變未來的旅游方式。如今,傳統旅游與人們的休閑之間的聯系已經建立,旅游產品不像過去那樣只是面向游客,現在也要面向本地居民,旅游業已經進入主客共享的新時代。“這既是大眾旅游的時代,也是科技改變旅游的時代,要求我們產業研發者、經營管理者、行業監管者用全新思維、全新手段應對新時代的到來。”戴斌說。
“旅享視界”創始人廖宇表示,5G是一場革命,改變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會帶來更多想象空間。5G時代來臨將使旅游產業重新洗牌,5G時代的文旅融合是用科技來重新定義的智能文旅。文旅企業要擁抱數字化,推進“媒體+文旅”融合,推出更多年輕受眾喜愛的新媒體產品,這樣才能搭乘5G時代智能快車,實現彎道超車。
新技術,新體驗,新融合
“去年‘五一’假期,重慶洪崖洞在抖音助推下迅速成為網紅景點。我從事旅游行業這么多年,沒有遇到過突然來了那么多人的情況。”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劉旗介紹,為了應對旅游人潮,重慶市渝中區依托電子圍欄技術,對洪崖洞景區周邊等地的客流量實時監測,提前做好引導、控流、疏散工作,提升了游客體驗。
這只是現代數字技術應用于旅游行業的眾多范例之一。隨著5G技術的日益成熟,現代數字技術將在更大范圍內促進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提升游客服務,協助景區改進自身運營管理。比如,5G和AR(增強現實技術)結合,可以為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的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公共服務;5G和VR(虛擬現實技術)結合能夠讓游客隨時隨地都能以沉浸式方式感受景區的美景和文化……
全球化智庫(CCG)副秘書長秦剛表示,在全球化時代,城市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即“第五代城市”,即以高端服務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和科創產業的結合形成其產業基礎,其核心是整個城市的生態文明價值和人文價值的融合。文化旅游的價值一定是建立在發達的城市文明基礎之上,如果只有旅游設施或者5G這些技術硬件,而沒有城市文明,那就談不上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因此,業界應該深入思考“人文、商業價值如何更好結合”“文化藝術元素如何成為文化旅游景區的靈魂”等問題。
挖掘文旅大數據資源
做好5G與文旅的融合,推動景區智慧旅游建設,需要一大關鍵能力——大數據搜集。大數據是5G時代產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其在旅游行業主要應用于旅游市場細分、旅游營銷診斷、景區動態監測、旅游輿情監測等方面。通過旅游大數據,對游客畫像及旅游輿情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推動旅游服務、旅游營銷、旅游管理、旅游創新等變革。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未來要抓住數字資產。”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政務與文旅中心總經理徐致遠說,“大數據對行業發展來說必不可少。比如,未來怎樣規劃區域發展和文旅融合?怎樣把當地旅游資源通過平臺實現整合?用數字做牽引是很好的抓手。”
對于文化旅游方面的媒體平臺,大數據的搜集同樣至關重要。“文化旅游+5G+大數據”能夠為文化旅游業提供很大的幫助。
“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打造推出的‘文旅中國’客戶端聚合了文化旅游的場館、景區、演出、展覽活動等行業信息,還有優質文化和旅游資源,可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移動信息服務。”中傳環球(北京)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李霞介紹,“‘文旅中國’是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介陣地,致力于文化形象的打造,同時進行文旅資源的整合。可以依托文化資源、景區和旅游資源,利用大數據為景區做引流。”
業界認為,未來,5G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緊密結合,將開啟萬物互聯的全新時代,為景區數字化轉型賦能,這將激發文化和旅游領域新業態發展,推動文旅融合不斷走向深入。

